瑞解梦网 > 杂谈 > 正文

​明穆宗朱载坖:在位不过六年,既好色又爱躺平,却开启了大明治世

2025-11-20 05:11 来源:瑞解梦网 点击:

明穆宗朱载坖:在位不过六年,既好色又爱躺平,却开启了大明治世

隆庆皇帝:在最坏的时代,做了最“偷懒”的事,却救了明朝七十年

1566年的冬天,嘉靖皇帝驾崩,结束了他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临终前,他留下了一纸遗诏:三子朱载坖继位。

这个被父亲冷落了半生的皇子,终于走上了明朝的权力巅峰。这位新皇帝的故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风光。

他短短六年的统治,既充满了荒唐,又令人回味无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朱载坖几乎颠覆了我们对“好皇帝”的常规认知。

他不上进、不爱管事,后宫生活极其奢靡,甚至沉迷媚药,但偏偏在他手上,明朝迎来了最后的“治世”。这其中的戏剧性,堪称历史迷局。

朱载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太妙。他的父亲嘉靖皇帝,终其一生都对“修仙炼丹”更上心,对儿子们几乎毫无感情。

朱载坖的母亲杜康妃更是不得宠,这让他从小就活在孤独和压抑中。明明按照嫡长原则,他应该是皇位继承人,但嘉靖偏偏迷信“二龙不相见”的说法,把他和弟弟朱载圳全都赶出了皇宫,像养闲人一样放在外面。

这位不受宠的皇子,日子过得比闲人还艰难。父亲的偏心再加上严嵩一党的打压,让朱载坖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的生活费都被严嵩克扣,只能靠借钱贿赂严嵩才勉强拿到应得的俸禄。更离谱的是,皇子竟然要低声下气向父亲最信任的权臣“求生活”,这在明朝历史上,真是闻所未闻。

与此朱载坖的弟弟朱载圳却风头正劲。朱载圳的母亲卢靖妃深得嘉靖宠爱,依靠这层关系,他不仅得到严嵩的支持,还时常能陪父亲外出打猎。

这让朝廷上下都认为,嘉靖更倾向于立朱载圳为太子。就在这场兄弟之争愈演愈烈时,朝廷中的一股势力却悄悄开始行动。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保住朱载坖的储君位置。

关键时刻,徐阶站了出来。

他借着“严嵩陷害朱载坖,扶持朱载圳”的传言,逼迫嘉靖表态。嘉靖一边杀掉传谣者平息风波,一边让朱载圳就藩湖北,看似维护了朱载坖的地位,但实际上却没有明确立储。

这让徐阶等人意识到,要想真正稳住朱载坖,必须彻底扳倒严嵩。

经过几年的斗争,严嵩终于倒台,朱载坖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嘉靖对儿子并没有丝毫改观,不仅禁止他与母亲见面,还连带着冷落了刚出生的小皇孙朱翊钧。

甚至在朱翊钧出生后两个月,嘉靖都拒绝给他起名字,认为这孩子“生得不是时候”。这种祖孙三代的冷漠关系,让朱载坖在继位前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1566年底,嘉靖驾崩,朱载坖以“隆庆”为年号正式登基。刚刚接手这个烂摊子,他就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北方蒙古连年侵扰,南方的倭寇祸害沿海,朝廷财政几乎枯竭,国库里的钱粮只够支撑三个月。而天灾又雪上加霜,洪水、旱灾接连不断,大明的百姓几乎到了揭竿而起的边缘。

朱载坖显然没有做“明君”的野心。他从一开始就决定把朝政的大事交给能臣去处理,而自己只当甩手掌柜。

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处死了父亲一手提拔的那些方士,释放了因劝谏嘉靖而被下狱的正直大臣,比如海瑞等人。这一举动赢得了不少民心,也让朝廷迅速恢复了活力。

与此他下令减免全国半年的赋税,给百姓喘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作为核心班底,全面放权,自己则退居幕后,只负责拍板。

这种“躺平式治理”,反而让朝廷运转得井井有条。

这还不算完,隆庆帝在处理边疆问题上也展现了难得的务实态度。

面对屡屡南下劫掠的蒙古部落,他选择了议和,并以开放边境贸易为条件换取和平。这场“隆庆议和”不仅终结了多年战乱,还为明朝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

更有趣的是,这次议和的契机,竟然是蒙古俺答汗与孙子因争夺一名女子大打出手。明朝趁机拉拢俺答汗的孙子,促成了双方的妥协。

相比北方,南方的倭寇问题更复杂。倭寇的核心并非日本人,而是打着倭寇旗号的沿海居民。

早在嘉靖年间,就有大臣提出“开海”的建议,但因祖制所限未能施行。隆庆帝即位后,批准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进行民间贸易。

结果立竿见影,倭寇问题得到缓解,朝廷的税收也大幅增加。

这样的治国智慧,并不代表隆庆帝是个完美的皇帝。

他的好色之名在历史上广为流传。登基后,他从江南多次选秀女入宫,一次就是三百人,后宫规模迅速扩大。

即便如此,他对美色的追求依然没有止步。不节制的生活让他身体迅速垮掉。

到临终前,他甚至还在为册立新妃子下诏。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懒政”的皇帝,的确给明朝带来了短暂的辉煌。

他的宽容与务实,为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明朝续命了七十年。有人说,如果没有隆庆帝的这六年,大明可能早就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