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解梦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的不幸结局

2025-11-18 22:45 来源:瑞解梦网 点击: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的不幸结局

作者:卢洁峰 山边峰子

提及新一军时,笔者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以区别于内战时期的东北新一军。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源自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新38师。遗憾的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新38师,其结局却令人唏嘘。

一、起义与投诚之别

1947年东北内战激烈,国军的内斗也激烈。4月11日,孙立人离开新1军。接任者为蒋介石嫡系原50师师长潘裕昆。

11月,主政东北的参谋总长陈诚,以新6军、第52军、新1军各出一个师为班底,扩编三支新军。11月10日,新3军、新5军、新7军宣布成立。其中,原新38师师长李鸿升任新7军军长,原新1军参谋长史说接任新38师师长。新7军下辖新38师、暂编56师、暂编61师,奉命进驻长春。当时,新7军和60军以中山马路为界限,分守长春东西防区。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国军称之为“辽西会战”/“辽沈会战”)开打。东北战局急转直下,新1军军长潘裕昆弃军出逃,安抵香港后通电起义,后备受优待。

被围困近半年的长春,弹尽粮绝,哀鸿遍野。10月16日,驻防城东的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共26000余人起义,配属第1兵团作战的骑兵旅、保安旅等地方部队也纷纷放下武器。解放军连夜入驻长春城东。

17日晨,新7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史说和新7军参谋长兼新38师副师长龙国钧召集全军营长以上军官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出路。会后,龙国钧前往位于中央大街的第1兵团司令部,请郑洞国出面领衔起义,遭郑拒绝。

19日,李鸿抱病出山,率新7军及所属三个师放下武器投诚。

21日晨,第1兵团其他高级将领以郑洞国的名义与解放军接洽,并率领直属部队和警卫部队集体放下武器,郑洞国自杀未遂,在众人簇拥下走出中央银行大楼,向解放军投诚。

二、以新7军军部少校参谋李昌藩为例

后来,国民党官兵获颁发的证书因此而有“起义”与“投诚”(投降)之分;其待遇也大有区别。以新38师为主的新7军全体官兵,因郑洞国拒绝领衔起义而得“投诚”待遇。新7军军部少校参谋李昌藩就是其中一例。

李昌藩(字荣初),生于1906年2月22日,湖南省常德桃源县陬市镇柒东坪罗家堰人。原系家乡学校教员,后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

1938年,任财政部盐务总局辑私总队三大队三中队第八队上尉队长(总队长:孙立人、安微人、大队长:葛南杉、苏州人、中队长:张其礼,贵州人),属部驻扎在贵州独山及都匀一带(后又改税警总团)。

1939年,孙立人将军兼任贵州第二绥靖区主任,李昌藩任贵州罗甸加强连连长。

1940年,任都匀县教导总队军官队第六期上尉区队长教官(教育长:唐守治、军官队队长:张其礼)。

1941年,调回税警总团。当年11月,该团改编为新38师,任113团第2营少校营长,转驻独山(中校团长:葛南杉)。1942年3月下旬,新38师开赴前线,远征缅甸,同时在昆明设新38师驻昆明办事处,李昌藩居中。该办事处为新38师退往印度,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抗战、凯旋回国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后方支持。

1945年9月,李昌藩随新一军军部进驻广州受降。

1946年1-2月,部队由广州经香港九龙,乘美舰海运调往东北,登陆秦皇岛。李昌藩则随新一军留守处驻扎广州沙面,担任留守处主任。

1947年初,留守处大部转赴东北参战。李昌藩在“四平”战中被俘,获释后前往长春归队,出任新7军军部少校参谋至1948年10月19日集体投诚。

1949年10月,偕家眷遣送回湘。

1951年冬季,在镇反运动中被捕。

1952年因历史问题遇难,时年46岁。(李昌藩履历系笔者据李昌藩儿子所记整理)

三、叔侄同抗战

1938年12月,李昌藩介绍自己的侄儿李孝忠加入财政部盐务总局辑私总队学员队三大队三中队第八队(总队长:孙立人,大队长:葛南杉,中队长:张其礼,队长:李昌藩)驻扎在贵州独山天齐宫及都匀一带练兵服役(后又改税警总团)。

1941年11月,原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6军新38师。李孝忠先后任准尉事务长、辎重营第1连少尉排长、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部105榴弹炮营第3连中尉排长[连长:陆永增,无锡人]。

1944年,李孝忠先后任105榴弹炮营补给连连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重炮营第二连上尉连附。10月,参加八莫围歼战,战斗结束后驻扎八莫。

1945年3月,随部队回国,驻扎昆明。8月15日本投降,转赴广州受降。12月,榴弹炮营驻深圳待命。1946年3月,该部奉命乘美舰经香港九龙,海运至东北秦皇岛登陆,驻沈阳。1947年进驻长春,驻防至1948年10月19日……

贵州时期的税警总团,是孙立人将军的老部下,新38师的老班底,同时也是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老班底。他们早已归队。

2024年清明春祭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李孝忠的儿子制作了一系列的小视频,中以“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后裔致祭广州新一军公墓(墓门大牌坊、纪功亭、四柱纪念塔)”的小视频最优秀。中国驻印军新一军老班底的后人,能这样有心,有能力制作出如此优秀的小视频,真的不容易。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老班底及其后人,大多命途多舛。很多后人对其父辈的印缅抗战业绩一无所知。偶有后来人祭奠其先辈英烈,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愿有更多中国驻印军新一军老班底的后人,能寻找他们先辈失落的事迹,纪念他们,纪念这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辈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