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解梦网 > 杂谈 > 正文

​重点发展徐州市,江苏省目前很难做到

2025-11-15 05:12 来源:瑞解梦网 点击:

重点发展徐州市,江苏省目前很难做到

在江苏省,谁是“反差感”最明显的地级市?

若提及这个问题,那么徐州市必然在列。

徐州市的反差有多大?

1、GDP位列全省第6位,但人均GDP只能位列第11位;

2、拥有全省第三的常住人口数量、第一的户籍人口数量,却是江苏人口净流出第二多的地级市;

3、坐拥铁路枢纽的身份,却至今未实现县县通高铁;

再对比苏锡常地区的经济总量与人均指标均靠前,人口吸引力也稳居第一梯队的发展成果,徐州的处境不免令人惋惜。

这让不少网友都很疑惑,江苏省为何不将最西北部的徐州市纳入重点发展的区域呢?

为什么徐州会被人们提出来重点发展?做强徐州的收获是什么?

徐州市虽然地处全省的边缘地带,但放眼周边区域来看,徐州市恰好处于一个“真空地带”,因为以徐州市区为中心,方圆250公里以内没有任何一个省份的省会城,也没有任何类似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的经济强市。

假设能将徐州打造成领跑周边地区的经济强市,那么这里完全能成为提高江苏省吸引鲁南、皖北、豫东地区的“副中心”。毕竟周边的宿州、淮北、亳州、济宁、枣庄、临沂、菏泽、商丘等地级市同样是所在省份的“发展洼地”,其中不乏人口千万级、八百万级的人口大市。

可能有网友会说,徐州还不够强吗?高教、医疗、交通、商业能级不仅在周边区域独一档,即便在江苏省内也颇具竞争力,还要怎样?

首先,这些优势是真,但都聚集在市区。徐州作为一座地级市,市区范围不能等同于全市。

再者,相比于这些配置,徐州的经济竞争力在江苏省内反而是个相对的短板。

若只从区位方面来看,将徐州发展起来的确拥有重大意义,但回归到现实来看,江苏自身也知道这一层面的意义,但江苏省着实很难做到将徐州纳入重点发展行列。

为何江苏目前很难做到重点发展徐州?

一、徐州市距离长三角核心区域相对较远,不容易融入长三角,长三角优势产业也难以大规模转移至徐州

在江苏省乃至周边地区中,长三角核心区是公认的经济高地,其大致范围即上海、苏南、浙北地区。因客观存在的区位、距离原因,全省最西北部的徐州反而是江苏省内最远离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成员之一。

远离经济高地、产业高地,徐州自然就无法融入至长三角优势产业中的核心环节。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最高端的芯片设计、芯片生产环节主要聚集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远离核心地带且无产业基础的徐州只能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封装测试方面做重点布局。

二、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重点布局在沿江、沿海地区,徐州不增反减

既然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难以融入长三角核心区,那么省里能在传统产业上对徐州做重点吗?

就现实情况来看,徐州不仅不在重点布局的区域,反而是在去产能的区域。

以钢铁、化工为例,省内的沿海地区、沿长江地区才是重点的布局区域,例如南京、镇江、泰州、江阴、南通等地的沿江地带都有大规模的化工园区,连云港、盐城的沿海地带亦是化工、钢铁产业的聚集地。

而徐州则是从2018年开始陆续关停、整合钢铁、化工、水泥等传统支柱行业。钢铁生产企业至今只剩三家(徐钢钢铁、中新钢铁、金虹钢铁),化工企业数量全省倒数。

三、江苏在北部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大

与包括徐州在内的苏北地区相比,江苏省为何重视苏南地区,不仅因为苏南地区的起步早、区位优势、长江航运优势更明显,也因为江苏在南部面对的竞争压力更大。毕竟东有上海,南有浙江,况且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等经济强市都在浙北地区,对苏南有着高度的竞争关系。

反观徐州的邻居城市,一没有省会,二没有经济强市,同时也非山东、安徽、河南的重点发展区域,所以这片区域的整体竞争压力相对太小。

假如徐州市的北边不是济宁和枣庄,而是山东省会济南,西边不是商丘而且河南省会郑州,那么江苏省级必然会采取一些止损行动,毕竟省会对普通地级市的虹吸能力远超想象,即便是跨省省会亦是如此。